重磅发布 中国乳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2025-2026)
2025年,中国乳业整体仍面临供需失衡的压力,上游养殖端尤为困难,主产区生鲜乳价格一度跌至3.02元/千克的历史低点,奶牛养殖企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与此同时,消费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传统液态奶市场持续承压,头部企业相关业务收入普遍下滑;而低温鲜奶与奶粉等细致划分领域则表现突出。面对这一局面,乳企积极推动战略转型,一方面加快开拓餐饮、茶饮等B端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创新与精细化运营寻求突破。随着上游产能的逐步优化与政策支持持续释放,中国乳业正从过去粗放式的规模扩张,转向更注重质量与效益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
在从在此背景下,艾格农业依托20多年来对行业数据的积累、对行业动态的持续跟踪与深入研究,将为您提供一份有价值的《中国乳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2025-2026)》。报告将深入分析中国乳业所处的发展环境、行业发展状况、供给、需求及贸易情况、行业竞争格局、主要企业未来的发展等,并就行业发展前途、供需趋势、竞争态势等核心问题做出前瞻性判断。
2025年,《奶业振兴行动方案》进入深化实施期,配套政策聚焦奶源基地建设、乳品加工升级与品牌培育。新修订的《灭菌乳》(GB 25190)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明确禁止复原乳在灭菌乳中使用,助力产品结构优化与品质升级。婴幼儿配方乳粉原辅料管理新规同步生效,强化全链条质量管控。在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与高标准监管下,2025年国产乳制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9.8%以上,为行业健康发展与消费信心提振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中国奶业整体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尽管行业持续推动产能调减,但由于奶牛单产水平提升,有效对冲了存栏量的下降,牛奶产量继续保持小幅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牛奶产量达2921万吨,同比增长0.7%,预计全年牛奶产量同比增长1%。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乳制品(不含婴配粉和蛋白类)进口呈现“量稳额增、结构升级”的总体特征,进口量180万吨,同比增长3.3%,进口额5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4%,进口额增速明显高于进口量,反映出进口产品结构向高的附加价值品类倾斜。具体品类表现分化:液态奶和炼乳因本土成本优势及需求萎缩而进口下滑;大包粉在国产奶源供应过剩、国际市场行情报价上涨以及灭菌乳新国标规范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进口量逐月下降(进口量从1月的8万吨持续下滑至9月的2万吨,规模显著收缩);黄油、奶酪等则受益于餐饮工业化及消费多元化保持增长,酸奶因消费升级和价格下行需求上升,乳清粉则随养殖业恢复而增长,整体凸显国内对高端及特种乳制品的需求增强。
出口端实现突破性发展,2025年前三季度,乳制品出口量9.5万吨,同比增长99%,其中大包粉(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出口量5万吨,同比增长256%。出口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生鲜乳的成本优势与国际市场开拓,标志着中国乳业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日益多元的角色。
2025年,中国乳制品行业“两超多强、区域差异化”的竞争格局愈发清晰稳固。伊利与蒙牛作为全国性龙头,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全渠道覆盖与持续的创新能力,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一马当先的优势不断巩固。光明乳业、新希望乳业、三元股份等区域性大型乳企,依托属地化供应链与产品定制化优势,在低温鲜奶、特色酸奶等高的附加价值领域精耕细作,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众多中小型乳企如燕塘、天润、皇氏等,则聚焦本土市场,在巴氏奶、特色乳制品等细分赛道持续深耕。这种多层次、互补式的竞争格局,不仅增强了行业整体的活力与韧性,也推动企业将竞争焦点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质量与效率竞争”,为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 14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3.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配套落实政策
3.10 《关于逐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原辅料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正式发布
当前,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十五五”规划,艾格农业作为专注于大农业泛食品领域的领先研究咨询和投资机构,凭借26年的深厚数据积累和专业经验,为政府、企业及各类机构提供包括顶层规划、产业研究、市场调查与研究、战略咨询、园区规划以及投融资服务,期待与更多伙伴携手,共绘“十五五”蓝图。